欢迎您来到长城小站
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小虎::蓟辽长城四日奔命(二)

小虎专辑










长城小站提醒旅行者和背包客:长城的存在,源于您我的爱护!

蓟辽长城四日奔命
小虎 2002年10月14 发表于长城小站

2002年10月2日 星期三 多云转晴


  早上出帐一看,眼前如同展开了巨幅的风光长卷,北边山上长城十分连贯,敌楼相望,巍峨壮美,气势磅礴,毫不逊色于金山岭、司马台之类地方,一见到这么好的长城,我本能的反映是应该一鼓作气走走到底。
  营楼东边也有大山环抱,挡住视线,我虽起的早,还是无法看到日出。此山上有完好的实心方形烽台和嘹望用三眼敌楼各一座,西边九门口河曲折无尽而去,河湾内外村落众多,被清晨的炊烟淡淡地笼罩着,钩的我也想吃口热饭,眼见背包里许多食物,可实在不愿下咽。营楼山下就是九门口城,长城由九门口向西南山上爬了一小段,因山太高太险,就止了。
  我连忙胡乱吃些东西收起帐篷开始行军。昨晚已打听好,中午十二点多才有车去苗城子(去锥子山),就决心在上午时向北山上多走几个楼子。出了营楼西门一回身才发现,自己住过的楼子正是《考实》上说的“石黄第拾壹号” 楼,石匾上的字清晰可见,我昨晚进楼的南侧门上石匾则已风化的不见一字。找出帐篷绳,把碎了的右边裤腿绑了个结结实实,大步沿长城走去。这一段城墙为毛石砌筑,外侧包砖,保存大多完好,城墙内外都生有许多瘦骨伶仃的松树。
  沿长城先向西再折向北下到山谷中河床里,才可登上对面的长城,下山长城全已塌掉了。山脚下石壁上有多个洞穴,也不知是当年直军的防空洞还是本地的矿井,黑不见底,我用头灯照了一下,没敢进去,很担心里面会冲出一只狼来。
  经查图可知北侧的山谷处便是庙山口关,可如今河床干涸,关门无存。在关门外百多米还有一段石城残迹,不知是属于关城一部还是明以前的旧边。我走不多远渐渐觉出两腿肌肉发硬,迈步好象拉大栓,拄着根木棍子颤颤巍巍地过沟爬上庙山口北山。
  最北的高峰上还傲立一座孤楼,那气势,能气塌司马台的望字楼,那里就是夕阳口。我上的这一段长城全为石砌,基本已经成了石头堆,砖敌楼夹杂于其间,荆棘、碎石和不断爬升的高度令我气粗如牛,手脚并用。
  山越高,楼子相对越完整,但石城墙全已塌掉了。这一线楼子的门全开在内侧,并非骑墙的,有一个方形两眼楼保存的最好,记得《辽宁古长城》书中介绍过它,叫绥中25号敌楼,还有照片。里面的条石楼梯好的就如同新砌的一般。
  这一段过后,在山顶长城转折处一个楼子却已倒了多半边,高高的电缆架子从长城上跨了过去,很破坏这里的古朴意境。
  上的高了才注意到九门口西北的山脊上还有一段长城向北伸出很远又下到口内,与水门一线合成一个大瓮城。
  我中午时原路返回了九门口城内,在这里等待路过去苗城子的班车。
  在旱门关内住的一户农家正在收拾玉米,这家姓包的大叔很热情的请我进屋休息,给我把所有水瓶灌满,这里的水全是山泉,没有污染,喝起来真的有些甜。大叔说人出门在外不易,我这个走法更不易,帮助是该当的。还送给我一些在树上刚摘下的梨和苹果。
  许多秦皇岛旅游团的城里人来到这里就如同鬼子进了村似的,见这个好,见那个也新奇,包家老屋破旧,但位置绝佳,正在旱门内侧,房后就是我昨晚连夜爬上去的长城,游人一进旱门,必经他家,什么枣树上、梨树下尽是大叔、大妈们叫嚷着在采摘,小米、窝瓜一兜兜地带回去,包家的大婶也只收很少的钱或送给大家,真是朴实的令我生出敬佩之情。
  等了好久,已下午一点半,也不见有去苗城子的班车,包大叔说从山海关来的车属私人的,赶上十一,也许被什么结婚的人包去了也不一定,平时早就到了,再等怕也不行,他就去村里找了个小伙子骑摩托车送我,讲好20元送到苗城子,我于是告别包家,向北进发了。
  在九门口的“石黄第拾壹号” 楼处我曾按顶在西山崖下的楼子向这边数过来,却怎么也数不出个十一来,后来向包家人问起,他们说水门和旱门之间好像还有一个楼子,当年重修时挖出了地基,楼子的形已出来了,但他们还是给修成平台了。如此乱修的还有东边山根处的两个楼子,一个修成了四面上不去的大平顶台子,好防备游人逃票,另一个楼子顶上的垛口都给弄平了,好像一个人把眉毛头发全剪光了般难看。
  九门口河西岸有座巨大的圆台子,上面长了棵大伞盖似的松树,《长城大百科》上有它的照片,叫做腹里接火台(大型烟墩),但我很奇怪他为什么会建在地势低洼的河边,而且把石梯修在外侧,骑车的小伙子说有人认为这台不是烽火台,而是关口的点将台。烽火台是发现敌情后率先报信的,台修在关里,还不及关口的人先得到讯息,如何报信,所以我认为点将台更可信,而且梯子也不会这么大意修在外边,其它的烽火台可连梯子也不设的。
  出了九门口村,一路沿河穿村越岭向北行进,不时看见长城在右侧山岭上出现,楼子那么密集,一个一个争向天耸,我是既想上去走走,又觉双腿酸疼沉重,心里明知如真从九门口、庙山口、夕阳口一线走长城过来,再有两三天也到不了锥子山。这里山明水秀、景色怡人,农田里写满了丰收的喜悦,枝头上挂着勤劳结出的硕果,我问小伙子他们生活的是不是很快乐,他却直叹气,说原来三个乡共一百人的乡干部,国家合并乡镇,精减干部人数,是想为百姓减轻压力,可三乡一合并,干部却有一百二十多人,全都大伙养着。国家不准当官的干买卖,可他们亲戚干,还是一样,绿灯一开,还是把便宜都占尽了。
  我们越走路越窄,来到一处小河沟就没有路了,这山沟里的村子就叫苗城子,长城在这里交汇,一条向西,一条向南,不用问,这山就是入仰大名的锥子山了。
  问村口一位大妈,她先奇怪地反问是我干啥的,得知要去爬长城后,她很不以为然地说,那破玩意儿你倒找我钱我也不爬,都是些老石头,我多少年也不上去了。她说这里的山是九龙洞山,我问她不叫锥子山吗?她说也对,但当地人都这么叫,绥中那边叫锥子山。我问她吾名口在哪里,她说我走过了,还在南边很远,约有十几里地,在杜城子村去会更近些。看来这次我是注定去不了吾名口了,在大妈的指定下,沿村边小溪深一脚浅一脚的向锥子山怀抱中走去。
  开始时有些小路,后来被密网般的灌木和树林搞的我晕头转向,小溪不知流到哪里去了,路也已不知捌到哪里去了,我只好向着锥子山的锥尖突击前进,锥尖南面的几乎完好的砖敌楼是我前进的航标灯,只要向它奔过去,有没有路又有什么关系。
  我极力地推开拉扯遮挡我的枝条,在灌木稀少的地方钻过去,可也邪门,在这样的地方总会生长有刺的酸枣之类东西把你扎个惨叫不止,反正也没人听见,就叫的大声些又何妨。
  我用手杖打烂那些蜘蛛网或树枝上的小虫子,还有胡乱拍打来吓跑蛇,不过我是幸运的,一直也没遇上蛇,只是当我再一次握着手杖去挑开树枝时,发现握到一件软乎乎的东西,定睛一看,一条白色的大虫子,足有一个食指长,不知何时爬上了我的手杖,吓了我一身鸡皮疙瘩,立即送这大虫子上了西天。
  这些树枝还常常反弹回来抽在我脸上,或者我人已过去,树枝又拉着防潮垫把我拽回来,总之我用了两个小时在天色渐暗时才爬上了锥子山南麓的山脊,见到碎石城墙了,我好象在地狱回到阳间来一样,终于可以透一口气了。
  一上来眼前顿时开阔万里,双目所及直至天边,向西是连绵的西沟长城,就是被称为第三八达岭的那一段,每一座险要的山尖上都有敌楼的身影,再向西北是矮小的大毛山、董家口,我甚至可以看清哪一座是刻有“忠义报国”的雕花楼,哪一座是我们的老狄数漏下的六眼楼。再远还可隐约看到平顶峪山顶那一串我们绕过去的长城。向南就是由九门口来的长城,楼子一样的密集,在我面前就有一座倒了的砖楼,它后面一个楼子却特别完整,如同密云水库上的五座楼,可惜我分辩不出哪里是吾名口。
  向东是我此行的真正目的地——绥中的辽东镇长城,只是似乎不算很长,就被一座似比锥子山还巨大的山给截断了,下面是无底深渊,这一段上有三座砖敌楼。四外是连绵无际的大山,高低错落如同涨潮的大海,真正是苍山如海的壮阔。山脚下牧羊人的吆喝声隐隐传来,回望锥峰下的楼子,今晚就要住在这里了,三百多年前的守楼老兵绝想不到他的屋子要来一位新客。只是锥峰险峻,似无路可进,明日如何走法,身中十分不安。这座楼子在北侧开门,门离地面有两米多高,相信有狼也上不来,所以夜居绝顶,倒也不必为安全担心,楼里除了两只松鼠,什么也没见到。
  在砖墙上竟然还有春节在董家口一带看见过的“长城四怪”的名字。

[ 返回专辑首页 ]

欢迎指正,欢迎投稿!!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20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