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的系列中国长城数据库系统思想起源于02、03年左右大家的讨论。为了更好地进行长城的考察、研究和保护,需要更全面地掌握长城的信息,大家讨论,应该通过数据库、GIS等先进技术,发挥长城爱好者、志愿者的优势,在和长城的亲善过程中采集回来必要的信息,供大家分享与研究。
为了这个想法,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性的工作,比如在长城考察这块,我们搞了长城建筑的识别培训(点八),设计了全套的考察表格,包括尚方、吴桐、随手等同志带着考察表格、GPS采集回来了很多长城段的信息。在GIS这块,我们搞过GIS的培训(Lovefool)、开源GIS的使用、和商业GIS的合作(老普)、利用谷歌地球(老成、单人无后援)等。我们和包括长城学会、国家测绘局、绿野(org)户外通讯版(闲人一个等)等组织机构接触、讨论、合作。在技术这块,也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目前已经有了长城碑刻数据库(晃晃悠悠)、长城WebGIS、长城文献数据库、长城视频数据库、小站图片库等系统。
2005年,我们非常高兴地得知,国务院批准了“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总体工作方案”,以国家力量开始进行长城资源调查,并将在此基础上整体保护。长城资源调查在各级文物部门开始动作起来,我们的部分站友(尚方、nobody、左岸等老师)也参加在其中,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也为国家测绘局、延庆文委等单位提供了一些支持和建议。
2009年国家发布了明长城数据,今年国家又发布了长城的总体数据。同时,国家文物局开发了《中国长城信息网》(http://202.41.245.17/Default.aspx),提供了部分(10个省市)长城信息的查询。
小站的《中国长城建筑与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始于2004年,在完成长城碑刻数据库之后,计划以前者的框架为基础,继续构建长城建筑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在当时,我们遇到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各种分类编码问题、数据排列方式、数据的后期整理问题等等。在完成基本框架,晃晃悠悠在上面发布了第一个数据(玉石楼)后开发工作暂停下来。在去年,国家完成相关资源调查后,长城上的每个点都被固定成一个个具体的编号之后,我和晃晃悠悠重新开始了研究工作,探讨在无GIS支持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数据建模的问题。我们也重新评估了我们是否继续进行工作的必要性。
以下是一些想法:
1、 国家提供的中国长城信息并未完全开放,民间草根无法方便地,低成本地利用到这些数据。
2、 国家文物局提供的网站易用性较差,使用不便,光和它较劲了,不易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
3、 以小站站友为代表的爱好者、志愿者的考察信息无法并入。
4、 无法基于不开放的平台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挖掘。
有鉴于此,有必要继续开发开放的《中国长城建筑与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作为国家《中国长城信息网》的有益补充,即方便爱好者、志愿者使用,也方便很多文物工作者、长城研究者进行工作。
同时,我们自己的这套系统,还将作为一套基础系统,为小站的其他数据库系统提供支撑。如小站计划建立的老照片数据库系统,未来都可以将一张照片中的每个敌楼都固定下来,通过时间轴和地理坐标看清它的前世今生,为长城保护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信息。
小站的《中国长城建筑与地理信息数据库》V0.2,现在提供了方便的查询和图片浏览功能。目前我们已经导入了北京明代和北齐时代共2356个数据,7445幅考察图片,基本能概览北京长城的面貌。我们将继续整理和发布我国其他各省市自治区的信息和数据,过程可能会持续数月。同时,为保障小站服务,囿于小站现有服务器资源状态,小站财务部已经批准启动小站新服务器采购计划。
因国家法律测绘法律规定,我们目前的数据没有地理信息位置。我们正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需要请台北老成、单人无后援等谷歌地球的高手来参与解决。近期,我们还需要一系列志愿者提供数据整理工作,让上述已经发布的信息更加方便地被人们使用。
欢迎大家访问试用小站的《中国长城建筑与地理信息数据库》,并给出您的宝贵试用意见。
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进入。
小站《中国长城建筑与地理信息数据库》
本帖由 火箭人 于2012-06-19 14:38:07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