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6-01-21 Sat

龙泉峪←→石佛寺断边成因题解(一)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一、龙泉峪西山敌台周边介绍
笔者曾在龙泉峪村发现与边墙有关的碑、窑,因此习惯以该村为基准,将断边处称为“龙泉峪西山顶敌台”。
他人习惯以公路为基准,称呼此地为解字石以北边墙、敌台,或东三岔以北边墙、敌台。
西山顶敌台无统一名称,因其塌损严重,只剩余条石基座,无法获知敌台编号。虽各种分析文章对该地点称呼各有不同,但所议均为同一地点。
龙泉峪西山顶敌台北部山下,为杨树沟村;南部半山处,为解字石、东三岔二村;其东南、东北山下,分别为香屯、龙泉峪二村。昌平至永宁公路由南而北,经解字石、东三岔村边,在敌台东侧坡下横穿,部分墙体因公路被毁。
若以山间小路路程计算,上述村落与敌台间距均为三、四里。
由黄花镇至此的边墙,其建筑形式、材料与八达岭一带边墙雷同。墙体基础自下而上为规整的长方形条石砌筑,女墙、垛口墙、空心敌台为砖砌。现今墙体虽坍塌、拆毁严重,但仍能看出原形。龙泉峪以东边墙距村落较远,原始状态保存相对完好,可互为参照。
为寻找断边成因,笔者曾攀上该敌台,沿山脊向西继续寻找边墙痕迹。
西山顶敌台西向,有“干插边”墙体与敌台对接,起初较为宽大厚重。沿斜向西南的山脊前行,墙体逐渐变为低矮狭窄的石墙,最后形成断续石坎。约三里后,山脊下降至最低点,有小路在此南北横穿,这是未建公路前杨树沟连接东三岔、解字石的原始山路。石坎于此彻底消失。
抬眼西望,莽莽大山,荆棘丛生,杂草没顶,实不可攀登。
笔者判断,嘉靖三十年修筑的原始墙体,应为这道“干插边”。隆庆、万历、天启年大修边墙,将黄花镇至龙泉峪西山顶敌台的“干插边”改造为规整的墙体,最后甩下这一小段旧式墙体废弃不用。
一九七三年,五零三地质队在香屯村挖出一块修筑黄花镇下辖边墙的“施工碑”,内容有“万历□年十月十四日迩修完讫”字样,落款时间为“天启三年(1623年)十月□日吉立”。该碑现存于延庆灵照寺内。
该证据表明,黄花镇在万历、天启年均于此地断续修边,而天启三年修边,距嘉靖三十年第一次筑边,相差七十二年。
重新起于石佛寺的边墙,情况较为简单。编号为“川字壹号” 台的匾额足可证明此地边墙为首起,现不复赘言。


本贴最后一次由穷诗书修改于2006-01-21 21:59:35

本贴最后一次由穷诗书修改于2006-01-21 22:00:17





穷诗书于 2006-01-21 18:19:17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542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