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看客的老父亲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我因而有幸随看客拜访这百年古校区。 东吴大学创建于1900年,故址位于苏州市相门内干将东路苏州大学校区内。2013年被评为国保。 原东吴大学校门旧址。1899年秋,美国监理公会林乐知等在美国及苏沪募得巨款,翌年向两江总督刘坤一申请建校。刘坤一允予购地,并答以"他日行将桃李满东吴"等语,故以"东吴"为校名。1901年3月8日东吴大学堂在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正式开学,官府限令当地业户将大学堂所需土地在三个月内出卖,校舍得以次第兴建并建筑围墙。 校门背后是原东吴大学校训。东吴大学是先有英文校训,后才有中文校训。英文校训“Unto a full-grown Man”出自新约圣经以弗所书第四章第十三节,之所以以圣经中的话语为校训,实与学校由传教士创置有关。1929年学校校政部会议通过第60议案,接受当时首任华人校长杨永清提议,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中文校训,原文出自1923年元月国父孙中山先生墨宝。现苏州大学继续继承使用此校训。 钟楼始建于1901年,1903年落成,由英国设计师设计而成,曾是学校主楼。1907年被命名为林堂,以纪念东吴大学创办人之一,美国传教士林乐知。 林堂的装饰性窗户。 我们去的时候,林堂前腊梅开的正旺,香气袭人。 林堂小景。 孙堂(Anderson Hall)、精正楼。1911年东吴大学第一任校长孙乐文博士去世,为纪念他,将新建的图书馆命名为孙堂。哥特式建筑,现为苏州大学数学楼。 数学系窗台上的猫咪。 1929年建成的子实堂,是为了纪念学校创办人之一华人牧师曹子实而命名。现为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维正楼,又称“葛堂”,以纪念东吴大学第二任校长葛赉恩。葛赉恩(1868-1955)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人。1897年来华,1905年为上海中西书院监院。1911年东吴大学孙校长去世后校董会推荐葛赉恩博士接任校长一职,上海中西书院部分与东吴大学合并。1922年葛赉恩辞去校长一职。1924年盖成此楼并命名为葛堂。现为苏州大学护理学院。 葛堂小景。 始建于1935年、完工于1937年的东吴大学体育馆。修建时为了省钱,体育馆外墙系利用砖瓦厂烧僵的废砖所垒,时至今日,成了一绝,可谓化腐朽为神奇。 体育馆的门匾由当时的筹款发起人之一,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及财政部长孔祥熙题写。1939年孔祥熙被推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苏州大学校园里还囊括了始建于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的文星阁。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苏州府长洲县学迁至城东福宁寺故址。万历十七年(1589年)至二十五年于县学东南之东禅寺中阁故址建文星阁,附属于县学,与县学西南之双塔左右对峙,“以补形胜之不足,并壮学宫之声势”。四十年重建,稍向南移,即现今位置所在。崇祯六年(1633年)修。现石台基和底层砖砌阁体尚属明代遗物。“阁之中为洪钟,一响可闻千万户。南向为文星像,以奉香火”。清代葑门彭氏“祖孙会状”,认为是“文星钟灵之验”,曾于康熙二年(1663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出资重修,并于阁旁建桂香殿、朝元阁、时习堂、三贤堂等,成为里中名儒文士讲学会文的胜地。 咸丰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文星阁曾被太平军用作探望军情的望楼,后包括其附属殿阁斋堂均毁于兵火。 同治九年修阁,现阁南仅存的桂香殿为十一年重建,殿内存有万历四十年的《长洲县儒学重建文星阁记》和崇祯六年的《重修长洲县学文星阁记》。1954年曾进行整修,1982年被立为苏州文保单位。现为苏州大学教工之家。 文星阁西侧有一幢古建,现为苏州大学幼儿园拥有,尚待修缮,不知其历史典故。图片为其屋顶一角。 苏州大学校园景象 新盖的一些建筑就不再具备什么特色了。 新盖之主楼,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啊 【完】 参考文献: 苏州地方志:《漫话东吴大学》 http://www.dfzb.suzhou.gov.cn/zsbl/228327.htm 《孔祥熙与东吴大学体育馆》 《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2期 《校名校訓校歌校徽》 - 東吳大學(台湾) http://www.scu.edu.tw/planning/Historyweb/new/new_page_9.htm 东徐一小草:《苏大校园内的文保单位——东吴大学旧址、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旧址、文星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52604e01012c3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