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6-03-28 Tue

简要评述:还要进一步拿出证据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通读本文,感觉仍属于推测。
无论说什么年代都没有关系,个人观点嘛,可以争论,只要有证据能够证明。最好在“烽火台”或某处密室发现汉代遗物,比如汉五株一类。再比如申请野外考古挖掘,挖一、两个探沟说不定会有新发现,那样大家心里的石头都会落地了。
仅个人感觉,这里不像是汉代烽燧。
大致理由如下:
1、汉代继承的是儒家传统,再具体说是周礼。官方注重的是礼治,汉武帝称中国为冠带之室,效仿黄帝垂霓裳而治天下。在建筑上注重宫、室、殿、屋。决不会回到宇宙洪荒、茹毛饮血的穴居时代。汉长城、烽燧为国家行为,决不会有违礼治,令部队在岩壁上穴居,这与礼治大相径庭。
2、从现存的汉代烽燧及周边情况看,还从未发现类似穴居的建筑风格。
3、一定要将汉代孤立的烽燧放到汉代长城体系中去分析判断,说明其与长城之关系。这是一篇大文章,孤立地提出该论断很难服众。况且没有直接证据。
4、烽燧的作用就是传警。汉代此地基本无人烟,该烽燧到底要给谁传警?应当明确说明。本人认为,汉代这一带只有上谷郡,而上谷郡(或居庸关)并不能直接看到该烽燧的狼烟。这一带地形相同,若推理,烽燧不会建在山下,在其他山上应当还有类似穴居的建筑,实际并没有。
5、烽燧传警,应当由长城传来。长城在哪里?应当明确说明。长城与烽燧之间,推理还有穴居建筑,建议去寻找汉代长城和其他烽燧。
6、本人95、96年曾三次前往古崖居,发现开凿的洞穴数量众多,规模巨大,非三五十年不可成事。如此规模,早已超出了烽燧的级别,应当拿出证据表明这里居住了大规模的部队。
仅凭借十数看守烽燧的兵勇,就演变出如此规模洞穴,匪夷所思。
7、至于发现的其他墙体,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或者拿出1400年前的《水经注》,更无法证明属2200年前汉代烽燧,只能感觉十分牵强。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06-03-28 23:56:57


诗书于 2006-03-28 23:34:05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686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