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实录北京史料》边塞戎事摘录(吳王元年、洪武一、二年)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明实录北京史料》边塞戎事摘录
本人注:太祖高皇帝,朱姓,名讳元璋,字国瑞,年号洪武,庙号太祖,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西元1368年—1398年在位,计三十一年。
原书无建文年号,将建文一年至四年归于洪武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
朱氏允炆,年号建文,庙号惠帝。西元1399—1402年在位,计四年。
燕王与建文君(帝)争皇帝位四年。君(帝)不知所终。
燕王遂即皇帝位,移都北京。
此四年几无固边记载,现予省略。
吴元年(1367年)
(本人注:元顺至二十四年,元璋称吴王。原文无段落。)
十月丙寅 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曰: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夷狄居中国以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之内,罔不臣服。
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以罔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
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又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酖兄。至于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
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义者,御事之大防。……
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势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
方欲遣兵北逐群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仪、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太祖洪武实录卷26第12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1页)
洪武元年(1368年)
四月甲子 是日,车驾发京师,幸汴梁……且会大将军徐达等,谋取元都。
(太祖洪武实录卷31第14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2页)
七月壬申 上亲画征进阵图,遣使赍授大将军徐达……
(太祖洪武实录卷32第8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2页)
闰七月庚子 大将军徐达帅师发汴梁,徇取河北诸县,时兵革连年,道路皆蔽,人烟断绝。
闰七月戊午 大将军徐达等师至长卢……
闰七月辛酉 大将军徐达等师次直沽……元都大震。
闰七月癸亥 大将军徐达等师至河西务,元平章俺普达朵儿只进巴率兵迎敌,我师与战,大败之。……达进兵至通州,营于河东岸,常遇春营于河西岸。
闰七月丙寅 达率诸军入通州城。指挥华云龙以兵来会。是夜三鼓,元主及其后妃、太子开建德门北走。
(太祖洪武实录卷29第9、10、11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3、4页)
八月庚午 大将军徐达命马指挥守通州,进师取元都。师至齐化门,命将士填壕登城而入。……仍命……将兵屯守(或侦逻)古北诸隘口。
(太祖洪武实录卷30第1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4页)
八月丁丑 大将军徐达命指挥华云龙经理故元都。新筑城垣,北取经直,东西长一千八百九十丈。
(太祖洪武实录卷30第7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5页)
八月乙卯 命兼督工修故元都西北城垣。
(太祖洪武实录卷30第9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5页)
八月壬午 诏改大都路为北平府。大将军徐达命参政傅友德分兵守卢沟桥。
(太祖洪武实录卷30第11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6页)
八月癸未 诏大将军徐达置燕山等六卫以守御北平。于是达改飞熊卫为大兴左卫,淮安卫为大兴右卫,乐安卫为燕山左卫,济宁卫为燕山右卫,青州卫为永清左卫,徐州五所为永清右卫。
上以元即克,遂命大将军徐达、副将常遇春率师取山西,别留三万人分隶六卫,令都督孙兴祖、佥事华云龙守之。
诏以御史大夫汤和为偏将军,与平章杨璟俱从大将军徐达征山西。……
(太祖洪武实录卷30第13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6页)
八月乙酉 右丞相薛显等率逻骑至古北口追元溃散遗卒,获马一千六百匹、牛羊八十余头、车二百五十八辆而归。
(太祖洪武实录卷30第14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7页)
八月戊子 大将军徐达遣右丞相薛显、参政傅友德、陆聚等将兵略大同,令指挥叶国珍计度北平南城,周围凡五千三百二十八丈。
(太祖洪武实录卷30第14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7页)
八月癸巳 大将军徐达遣指挥张焕计度故元皇城,周围一千二十六丈。
(太祖洪武实录卷30第15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7页)
九月戊戌朔 大将军徐达改元都安贞门为安定门,建德门为德胜门。
(太祖洪武实录卷31第1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8页)
九月壬寅 置大都督分府于北平,以都督副使孙兴祖领府事,升指挥华云龙为分府都督佥事。
(太祖洪武实录卷31第1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8页)
九月甲子 大将军徐达遣副使常遇春、参政傅友德等率兵发北平,取未下州郡。
(太祖洪武实录卷31第3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8页)
十月丁丑 大将军徐达遣指挥华某等取斋堂上斋。
(太祖洪武实录卷31第4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8页)
十月戊寅 上以元都平,诏天下曰:一海宇以安人心,正国统而君天下,理势所在,古今皆然。自群雄乘乱以来,四方思治惟且。元纲已堕,疆土遂分,属拯斯民以定于一?……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太祖洪武实录卷31第4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8页)
十月丁酉 大将军徐达遣平章曹良臣率兵及马指挥守通州。
(太祖洪武实录卷31第7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8页)
十一月庚子 大将军徐达率兵发北平,进去山西,右丞薛显等从。
(太祖洪武实录卷32第4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8页)
洪武二年(1369年)
二月辛未 (本人注:此为高祖斥责日本国王之玺书,虽与边塞戎事无关,然其书精彩,不得不录之以为今人鉴。原文无段落,本人自分。)
赐日本国王玺书曰:上帝好生,恶不仁者,向者,我中国自赵宋失驭,北夷入而据之,播胡俗以腥膻,中土华风不竟。凡百有年,孰不与愤?
自辛卯以来,中原扰攘,彼倭来寇山东,不过乘胡元之衰耳!朕本中国之旧家,耻前王之辱,兴师振旅,扫荡胡番,宵衣旰食,垂二十年。自去岁以来,殄绝北夷,以中国主,惟四夷未报。
间者山东来奏:倭兵数寇海边,生离人妻子,损伤物命。故修书遣使特报正统之事。诏书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庭,不臣则循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命。如必为寇盗,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其图之。
二月庚辰 故元丞相也速侵通州。时大军征山西,北平守兵单寡,通州城中亦不满千人。也速将万余骑营于白河。守将平章曹良臣曰,吾兵少不可以战。彼众虽多,然亡国之后,屡挫之兵,可以计破。乃密遣指挥忤永等于沿河舟中各树赤旗三亘十余里,征鼓之声相闻。也速望之惊骇,遂引兵遁去。城中出精骑渡白河追之,至蓟州不及而还。
(太祖洪武实录卷37第5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13页)
三月 是月置密云卫。
(太祖洪武实录卷39第8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14页)
四月丙寅上遣使即军中,命副将军常遇春率师赴北平。先是,元将也速以兵寇通州,至白河遁去。至是有报,胡兵复欲入寇,故遣使驰报遇春等,令率所部兵还北平,取迤北余寇。
(太祖洪武实录卷40第1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14页)
七月乙未 诏儒士欧阳佑等十二人往北平等处,采访故元元统及至正三十六年事迹,增修《元史》
(太祖洪武实录卷42第5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15页)
八月庚寅 置燕山前后二卫。
(太祖洪武实录卷44第5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16页)
十月壬戌朔 (本人注:此为高祖诚意劝戒高丽王治理国家之书谕,虽与边塞戎事无关,然其书精彩,不得不录之以为今人鉴。原文无段落,本人自分。)
高丽使者成惟得等辞归,上以书谕其国王王颛(本人注:音zhuan一声)曰:今使者归自王国,朕问王国政俗、城郭、甲兵、居室如何,使者言,俗无城郭,虽有甲兵而侍卫不严,有居室而无听政之所,王专好释事。(本人注:即释迦牟尼,指崇好佛教)去海滨五十里或三十里,民始有宁居者。朕询其故,言尝为倭奴所扰。果若是,深为王虑之。
朕虽德薄,为天下主。王已称臣备贡,事合古礼。凡诸侯之国,势将近危,故持危保国之道,不可不谕王知之。古者王公设险,以守其国。今王有人民,无城郭,民人将何所依?为国者未尝去兵,今王武备不修,则国威弛;民以食为天,今濒海之地不耕,则民食艰;凡国必有出政令之所,今王有居室而无厅事,则无以示尊严于臣下。朕甚不取也。历代之君,不闻夷夏,唯修仁义礼乐以化民俗。今王弃而不务,日以吃斋守戒为事,欲以求福,失其要矣!
佛之道,三皇五帝之时未闻有也,而是时天下大治。后世好释氏而能保其国者未之见矣!梁武帝之事,可为明鉴,王岂未知之耶!夫王之所以王高丽者,莫不由前世所积。若行先王之道,与民兴利除害,使其生齿繁广,父母妻子,饱食暖衣,各得其所,则国永长。修德求福,莫大于此。王何不为此而为彼哉?
有国之君,当崇祀典。闻王之国,牺牲不备,何以供境内山川城隍之祀乎?古人有言:国之大事,在戎与祀。若戎事不修,祀事不备,其何以为国乎?今胡运即终,沙塞之民,无所总统。朕兵未至辽沈,其间或有强暴者出,不为中国患,必为高丽扰。况倭人出入海岛,十年有余,必知王之虚实,此亦不可不虑也。
王欲御之,非雄武之将,勇猛之兵,不可战于封疆之外;王欲守之,非深沟高垒、内有储蓄、外有援兵,不能以挫锐而擒敌。由是言之,王之负荷亦重矣。
智者图患于未然,专危以为安,前之数事,朕言甚悉,不过与王同其忧耳,王其审图之。
且知王欲制法服以奉家庙,朕甚以为喜。今赐王冠服、乐器、陪臣冠服及洪武三年《大统历》、《六经》、《四书》、《通鉴》、《汉书》,至可领也。遣书指不多及,仍赐惟得等绮帛有差。
(太祖洪武实录卷46第1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16页)
诗书于
2006-08-12 23:31:05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50113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