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7-02-18 Sun

初一拜年发贴:墙子大风霾(五)墙子岭关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五)墙子岭关
墙子岭,顾名思义,岭上有墙。洪武二十二年,太祖纳北平都司言,于墙子岭置守军时,已有墙子岭之称谓,该关隘或许早已有之。更有人怀疑北齐或其他朝代于此建关,或长城可能由此通过,因有墙子之名。笔者游历诸关时,于白马关听到如下传说:
杨六郎与北国达子交兵,镇守古北口。为防止北国于其它关口进入,将所乘白马放于白马关,将所用之枪放于枪子岭。北国达子在白马关、枪子岭看到后六郎所用之物,认为主将在此,于是不敢入而去。朝代番更,枪子岭演变为墙子岭。
宋代苏辙曾出使北国,过古北口作《古北口谒杨无敌祠》。笔者据《密云县志•卷六•诗》,抄录如下: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一败可怜非战罪,大刚嗟独畏人言。驱驰本为中原用,常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古北口镇现仍有杨令公祠在焉。该关口明前早已有之,并无争议。几种迹象表明,与古北口关相同,白马关、墙子岭关应于明前便已存在。
墙子路下辖墙子、镇虏(罗)十一处关隘如下:
“墙子岭下:
大黄崖关:永乐年建正关,通单骑,冲。余山通步缓。
小黄崖关:永乐年建正关,通单骑,冲。余通步缓。
磨刀谷寨:洪武年建,通大川,宽漫通众骑,极冲。
墙子岭关:洪武年建,通大川,平漫。南高墩窝铺顶。正关月城,河口□通众骑,极冲。余山险,缓。
黄门口关:洪武年建,通川路,正关,河口平漫,松岭墩空具通骑,冲,余通步,缓。
南谷寨:洪武年建,通川路,正关,河口平漫,通众骑,极冲。防秋墩空通骑,冲,余缓。
边城八十六里,嘉靖三十年建。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年修。空心敌台六十九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镇虏营下:
灰谷口寨:洪武年建。(以下省略)
北水谷关:洪武年建正关。(以下省略)
南水谷关:洪武年建正关。(以下省略)
熊儿谷寨:洪武年建正关。(以下省略)
鱼子山寨:洪武年建。(以下省略)
边城一百四十五里,嘉靖三十年建,三十六年、三十八年、四十四年修。空心敌台十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42)所言边城即边墙,亦谓长城。
“镇虏营在墙子岭南三十里,有新旧两城。其东有渔子山堡,西北与熊儿峪相接,东入平谷县境”。(43)
墙子岭一带边墙,为嘉靖三十年顺天巡抚吴嘉会所建。现在所见边墙,应为后期包砖墙体。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三月戊辰 巡按直隶御史万民英巡视蓟镇还奏:墙子岭、白马关一带边墙,为先任巡抚吴嘉会所筑”。(5744)
笔者曾于墙子岭关南、北边墙行走十数里,边墙上砖下石,个别地段墙体通身砖砌。墙体文字砖大量出现,字样较多者为河间营与沈阳营。除较高处地段,边墙城砖人为破坏严重,上关村(墙子岭关城)旧房尽为城砖所建。
至于清代,清兵接管墙子岭防务,按雍正《密云县志卷三•兵制》所述:“墙子路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辖镇罗营一提调,镇罗营把总一员”。
清代墙子路下辖隘口有所增加。据光绪《密云县志•卷二•舆地》载:
“墙子路辖下:
熊儿河口:通步。县东南九十里,在熊儿寨东十里。东界蓟州黄松谷口。
南水峪口:通步。县东南八十里,在熊儿河口东北,有堡。
北水峪口:通步。县东南七十五里,在南水峪口东北。其西五里镇罗关,又十里曰镇罗营,把总戍之。
黄门口:河由口入,边北流。
南峪寨口:通步。县东八十里,在黄门口东,有堡。
墙子岭关:通联骑。县东九十里,在墙子路城东三里,有堡。东南通蓟州将军关道南。清水河由关北入边西北流注清水河。
磨刀峪口:通步。县东九十里,在墙子关北。
泉水河口:通步。县东九十里,在墙子关北,有堡。
石灰峪口:险,仅通步。县东北一百里,在泉水河口西北,有堡。
小黄岩口:通骑。县东北一百里,在石灰峪口东北,有堡。小清水河由口南入边,西流入清水河。
大黄岩口:通骑。县东北一百十里,在小黄岩口东北,外委戍之。其西五里有杨家堡,千总戍之大清水河由口北入边,西流注潮河”。
墙子岭关城形制:
“墙子岭关,县东北七十五里,古北口之东南。城周一里有奇,有水关”。(45)七十五里之说有所差异,也属正常。
《四镇三关志•形胜考》亦称:“墙子岭关,正关,月城”。月城与瓮城略同,稍小。
雍正《密云县志•卷二•舆地•疆域》:“墙子岭关:通联骑。县东九十里,在墙子路城东三里,有堡。东南通蓟州将军关道南。清水河由关北入边西北流注清水河”。
墙子路下墩台计六十座:“墙子路下墩堠六十座,每座军五名,共军三百名。……如旧墩不足惟以空心台代补”。(46)
墙子路下炮位计十六座:“花儿谷一炮、赶羊道二炮、绝户谷三炮、莺窝顶四炮、干河口五炮、盘道谷六炮、横岭儿七炮、朵水河八炮、五庙□九炮、三岔口十炮、擦土岭十一炮、麻地谷十二炮、碗厅儿坡十三炮、庙儿川十四炮、馒头山十五炮、黄石崖十六炮,每炮夜不收二人”。(47)
目前,墙子岭关称关上村,隶大城子镇。
关城东、北城墙尚余石砌残垣,石块巨大。北门完好,门匾上书“墙子雄关”,万历四十五年所书,前题与落款字小模糊,站在门洞下方无法辨认。东城墙以砖为主,有月城残迹,当地人称双层夹墙。
关城南部地势较高,南山称为凤凰山,边墙上山南去。城北紧邻清水河,该河自关外流入,文献称有水门。墙子路村八十五岁蔡世文先生回忆,水门原有三门,已毁。北过清水河有山壁立,原地拔起向关外伸延,称为青龙山。铁路于壁下东西而过。山上有城墙,沿山脊向关外伸展二里许。城墙末端敌台原有铁炮三门,以监视入关通道。当年日军占领墙子关后将铁炮摧毁。
边墙北越青龙山,翻两小山,为磨刀峪口。《读史方舆卷十一•北直二》载:“又东北为磨刀峪关,亦嘉靖时寇由此入犯处”。

(42)、《四镇三关志•形胜考》
(43)、《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一•北直二》
(44)、《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三册第497页。
(45)、《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一•北直二》
(46)、《四镇三关志•经略考•墩堠》
(47)、《四镇三关志•经略考•架炮》

图片1:墙子岭大势
图片2:墙子岭关城北门





诗书于 2007-02-18 10:33:38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804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关闭发言框
发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用户名: 密码:
若不填用户名,则显示留言者为[匿名]。若填写用户名与密码,则会进行认证并登录(该登录状态不能保留,当浏览器关闭后登录结束,如需保留登陆状态,点此登陆)。如果只写用户名不写密码,则显示为“[未验证] 您输入的用户名。”,匿名或者未验证的留言将不可编辑、删除
验证码:图片由小写字母和数字组成,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请在左侧框中输入右侧图中的字母或者数字,如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标 题:  
评 论:

    [:超赞!:] [:好!:] [:窃笑:] [:笑而不语:] [:汗!:] [:囧!:]
表 情: [:大哭!:] [:鞠躬:] [:耶!!:] [:仰慕:] [:骚!:] [:醒一醒:]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