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墙子花会献尾帖:墙子大风霾(八)风烛墙子岭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八)风烛墙子岭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一月,墙子岭三遭大举。是举,亦清兵也。
天启初年,沈阳、辽阳相继陷落。其后,辽东诸处亦逐步失陷,大量军民涌入关内,奸细混杂其间,朝野汹汹,人心浮动,军不恋战。
时努尔哈赤羽翼已丰,自崇祯二年始,于蓟镇大举入犯内地,初次便攻至北京城下。
崇祯二年(1629年) 十月,清兵入大安口。分入龙井口,又分入马兰谷。京师戒严。十一月,清兵围遵化,又取抚宁,西越蓟州,崇焕引兵拒之。清兵攻蓟州,取玉田、三河、香河、顺义诸县。其后,清兵大至(北京城)德胜门,骑兵又突(北京城)广渠门,攻南城。十二月,清兵围固安,至良乡、入香河、攻三河、玉田。(72)
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清兵至永平,攻抚宁、昌黎,又抵房山祭祖陵。(73)
崇祯七年(1634年),西人陷保定州。清兵四掠永宁,计驻宣大数月。(74)
崇祯九年(1636年),清兵入喜峰口。攻居庸关、昌平、涿州、文安、永清、漷县、雄县、香河、顺义、怀柔等处。(75)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清兵入墙子岭而南下大掠之。(上文已叙)
清兵狼奔内地,驰骋冲突,犹泛滥之水,汹涌南泄。大明北地千疮百孔,畿辅城堡血腥狼藉,天地行将崩裂。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一月,墙子岭三遭大举。
“十一月戊辰,清兵大举入塞,分入墙子路界岭、青山。癸酉,破迁安、三河。时分道大入,一趋通州,一自柳树涧趋天津。甲午,屯永平之抬头。乙亥,攻通州。京师戒严,勋臣分守九门,以太监王承恩提督城守”。(76)
查墙子路,无“界岭”之地名,于此可理解为墙子岭上长城之界,而不可理解为长城之界岭口。《清史稿•本纪三•太宗本纪》证明道:“十一月丙申,阿巴泰奏自墙子岭入克长城,败明兵于蓟州”。
此次清兵入墙子岭,再无官军抵抗之记录,亦无弹劾守官之记录。大势去矣,兵溃如山崩。
清兵分兵下河北、趋山东。山东者远至临清,河北者三路出师:一由涞水攻易,一由新城攻雄,一由定兴攻安肃。“戴罪”蓟辽督师、巡抚卢象升战死巨鹿。
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天启二年进士。曾任宣大总督、兵部尚书、蓟辽巡抚、督师。墙子关破,清军南下。象升于涿州进保定,大战于庆都。象升提五千残卒,“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巨鹿贾庄,于蒿水桥遇大清兵。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象升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仆顾显者殉,一军尽覆。……象升死时,年三十九。……其后南都亡,(象升之弟)象观赴水死、象晋为僧,象升一门先后赴难者百余人”。(77)
“戴罪”者象升,身中四矢三刃而一军尽覆,不亦壮乎哉!大明不亦悲哉!
崇祯十七年七月,南明福王在南京给卢象升补谥号:“七月初二日,予故总督卢象升谥“忠烈””。(78)
明年,即崇祯十六年(1643年)六月,阿巴泰方还师,其间攻州拔县如摧枯拉朽,大厦将倾矣。
崇祯十六年,即大清崇德七年“五月癸卯,阿巴泰奏我军入明,克河间、顺德、兗州三府、州十八、县六十七,降州一、县五,与明大小三十九战,杀鲁王朱衣珮及乐陵、阳信、东原、安丘、滋阳五郡王,暨宗室文武凡千余员,俘获人民、牲畜、金币以数十万计,籍数以闻……六月癸酉,多罗饶馀贝勒阿巴泰师还”。(79)竟杀宗室文武凡千余员,真血腥弥漫也。
墙子岭三遭大举而三次败绩。
嘉靖四十二年,防守墙子岭冯参将被捕;蓟镇总兵孙膑、游击将军赵溱战死。
崇祯十一年,防守墙子岭鲁参将战死。
崇祯十五年,墙子岭关无人阻挡大势矣。
四任蓟辽总督,竟因墙子三次大举而血溅七尺,无一人苟活。
杨选枭首示边。
阿衡杀身成仁。
承宗望阙自缢。
象升战死沙场。
墙子抑或雄关乎?此凶地也,风烛飘摇之悲关也!
墙子飘摇,北京亦飘摇。风烛将息,大厦将覆。
崇祯十七年(1644年):
“正月庚寅朔:大风霾。
二月丁卯:大风霾。
三月丙申:大风霾,昼晦,风腥不可触。
三月癸卯:风晦。寇(李闯)自柳沟抵居庸关。
三月己巳:大雷电,雨雹。寇(李闯)攻城炮声不绝,流矢雨集。天且曙,……(庄烈帝)登万岁山之寿皇亭。
俄尔,上崩”。(80)
(半年准备,七夜而就。其后仍不能自拔,呜呼承宗!呜呼象升!呜呼我华夏节烈!)
(72)、《明实录北京史料》第四册第668页——671页。
(73)、《明实录北京史料》第四册第673页。
(74)、《明实录北京史料》第四册第677页。
(75)、《明实录北京史料》第四册第679页。
(76)、《明实录北京史料》第四册第687页。
(77)、《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卢象升》
(78)、《明季南略•卷之五•南都甲乙纪(续)》
(79)、《清史稿•本纪三•太宗本纪二》
(80)、《明实录北京史料》第四册第689页——693页。
图片1:墙子岭以北边墙
图片2:墙子岭以南边墙文字砖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07-03-02 22:19:52
诗书于
2007-03-02 21:20:29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860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