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荒火
 旷野上野兔和宿鸟都被惊起,苍狼远远地蹲在一块孤石之上,闪着惊惶失措的绿幽幽的光。我在莽莽的草地上走着。你会来吗? 

2005-07-03 Sun

寻访一分区先辈的抗战足迹(小王小韩稿)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魂兮归来,青山可证


值此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之际,我们一行8人,以一分区传人的身份,怀着对八路军前辈的崇仰之情,肃穆而高昂的寻访了涞原、易县一带的东团堡、黄土岭、狼牙山等一分区抗战旧战场。细雨蒙蒙的山路中,我一次又一次在历史与现实的胶合处咀嚼沉郁而振奋的心情,作为抗日战争中威名远扬的一分区传人,该以怎样的姿势朝拜前辈已然在那片抗战热土上风干的血迹?该以怎样的目光瞻仰你们高悬在崇山峻岭间永恒的英魂?魂兮归来,青山可证,一个又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战斗场面被我们的脚步激活了。
名将之花,横尸黄土岭
驱车赶往黄土岭的途中,我不断地向司机感慨:“想不到涞源镜内有如此之灵山秀水”。安静而秀美的群山俯拾皆是,偶尔有青鸟浅啼,更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在世外桃园,偶尔翻过几个小村落,也平静的出奇,让人无法用思维嫁接那段悲壮而激越的民族记忆。真应该诅咒那些侵略者的铁蹄,更应该唤起我们对抗战英雄的那一定并非过时的敬意,是的,和平来之不易,没有他们血战到底的勇气,就决然不会有今天这样旭日东升,凉风习习的清晨。一寸山河一寸血,寸寸山河都关情啊!60多年前,面对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中华民族昂起头颅,挺直脊梁,万众一心,不屈不挠,用鲜血保卫家园,谱写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光辉诗篇。“黄土岭战役”就是中国抗战史上最辉煌的战役之一。
河北省涞源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为了更真切地感受我一分区前辈当年那些惊天动地的战斗场面,我们选择了上下台——雁宿崖——黄土岭这些战斗频繁激烈的路线。颠簸的山路上,四处峭壁临立,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遥想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抗日烽火,被历史尘封记忆不断浮现在我们脑海。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处于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根据地核心地带,日寇频频来犯。1939年11月3日拂晓,我一分区急行军进至雁宿崖峡谷两侧设伏,经激烈拼杀,500余名日军被歼。遭此惨败后,日军蒙疆驻屯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山地战专家阿布规秀中将恼羞成怒,亲自率1600余名日军疯狂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11月6日晚,在我游击支队的引诱下,阿部规秀的人马进入黄土岭一线。翌日下午3时许,日军完全进入了我军预设的伏击圈。1团团长陈正湘在望远镜里发现南山根东西向山梁的一个山包上有一群身穿黄呢大衣、腰挎战刀的日军指挥官,正举着望远镜观察战况,在距山包100米左右的一个独立小院内,也有挎着战刀的日军指挥官进进出出。陈正湘凭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准确的判断出独立小院可能是日军的临时指挥部,南面小山包可能是敌人的临时观察所。他当机立断,请求炮兵连增援。炮兵连作好准备后,4发迫击炮弹呼啸着飞向日军的观察所和指挥所。随着爆炸声起,两个所里顿时硝烟弥漫。阿部规秀当场被炸成重伤,3小时后毙命,“名将之花”尸横黄土岭。
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我们找到了阿布规秀毙命的农家小院。小院的主人,已经72岁高龄的陈汉文老人和日本鬼子有着血海深仇,他父亲当时就是游击队员,在寨头惨案中被日本鬼子从胸口扎了13刀后,活活挑死;奶奶也因为伤心过度,在父亲去世后一个月就死了。他告诉我们,除了多年前因房子漏雨修缮过一次外,院落基本上还是当年的原貌。 我们插问到当年一些具体的抗战情节时,想不到陈汉文老人当年竟亲眼目击阿布规秀是如何毕命当场的。
他激动地告诉我们:“那时我还非常小啊,外面正打着枪,几个日本人闯进屋来,院子里也有。他们把我们赶到炕上,”陈汉文老人指着屋里的土炕说,“我奶奶抱着我,十八口人,男女老少都有,就挤在这炕上,当时非常害怕。”
“我一辈子都记着那一天。”说起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老人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当时屋里进来三个日本人,一个穿着像军官模样的人面对门口坐在我家椅子上,另外两个忙着摆弄一个什么东西,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发报机一类的东西吧。” 陈汉文老人回忆,这时一颗炮弹落在院子中央,轰地一声巨响,房子都在颤抖。两个日本兵因为有墙挡着没有受伤,而那个脸朝门口坐着的军官却被从门坎下飞进的弹片击中,当即倒在地上。院子里的日本兵随即冲进来,把倒地军官抬起来迅速撤走了。”
从老人家的话语中,我充分的感受到抗战当年军民之间同仇敌忾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回味着一分区光辉的战斗历程,我们为自己今日成长在这样的部队深以为荣。日本陆军省当年11月21日公布的材料写道:“阿部中将……在这座房子的院前,下达作战命令的一瞬间,敌人的一颗迫击炮弹飞来,在距中将几步远的地方爆炸。炮弹碎片给中将的左腹部和双腿以数十处致命的重伤。大陆战场之花凋谢了。”日本《朝日新闻》连续三天以通栏标题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并称:“自从皇军成立以来,中将级将官的牺牲,是没有这样例子的”。
黄土岭一战,极大的摧毁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亲率精锐“扫荡”之前,自负的阿部规秀根本没把“土八路”放在眼里。在一封家信中,他曾经如此狂妄而残忍的写道:“今天乘汽车向涞源城出发了!打仗是我们最悠闲、最有趣的,支那已经逐渐衰弱下去,再使一把劲就会投降。”事实证明,他错了。他的狂妄不但使自己尸陈黄土岭,而且被我八路军一举歼灭敌寇九百多人,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均来电祝捷,蒋介石也致电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予以嘉奖。
走出阿布规秀毙命的小院,站在高处的黄土岭战役纪念牌旁俯瞰,百余户农舍散落在公路两旁,小村落整洁而幽静。这时,很多村民们知道我们是一分区的传人,纷纷涌来向我们嘘寒问暖,不时地提起杨成武将军、陈正湘、邱蔚团长等等。我再一次感受到老区人民的淳朴和热忱,再一次感觉到当地群众和一分区部队官兵建立起来的那牢不可破的鱼水之情。60多年过去了,抗战期间结下的战斗情谊不但没有退出他们的记忆,而且事实证明这样的情谊已经永久的定格在当地人民的心里。
在苍茫的暮色中,我们驱车离开了黄土岭,带走的是一分区前辈们更加真切的英魂,还有当地人民对我们无尽的祝福,四个字——此行不虚!
青山有幸,烈士无名
在现代史上,东团堡以两件大事载入史册,第一件是1940年9月八路军百团大战地第二阶段,歼灭日寇驻东团堡守备队的战斗;第二件是上世纪末“希望工程”与东团堡乡桃木疙瘩小学。而我们此行,正是由发起希望工程的第一人——涞源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车志忠老师的陪同下进行的。车主任博闻强记,对涞源县的风土人情、地理历史了如指掌。
东团堡战斗发生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当时的守军是日本侵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一个士官教导大队,乃日军军官的后备分队,共170多人,全是从其下属部队中选来受训的士官,不仅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且是充满武士道精神,是一群法西斯狂妄分子。他们经常到周围袁家村,无杰崖和远到乌龙沟,涞水县等三、四十里外的村庄扫荡,奸淫掳掠,杀人如麻,罪行累累,当地群众对他们恨之入骨。9月22日晚8时,东团堡战斗打响,战况的惨烈可想而知,日寇甚至施放毒气,但在我一分区三团的顽强攻击下,战至25日夜,日军除一名朝鲜籍翻译最后投向我方外,其余全数被歼,无一漏网。最后时刻,日寇被打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大队长甲田率26名残兵投火自焚。
当地记载:东团堡之战中,老3团有212人阵亡(那时的老3团官兵多为涞源本地人,故该团又称“涞源团”)。战后为避免日军报复,烈士遗体被匆忙掩埋在田野里,据说当时是一层遗体上盖一层草席,之后再放一层遗体。1964年的一场大雨之后,掩埋遗体的土被雨水冲走,遗体被狗拖了出来,后来当地政府组织人力将遗体迁到距原掩埋地几百米开外的公路边重新安葬。我们听了之后心情更加沉重。不知道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走进东团堡烈士陵园的,我只是觉得每一步都在历史的深处激烈的回响,这么多年了,我们是为数不多的一分区传人来看望这里的先辈啊!
今天的陵园座西朝东,四周有围墙。园内有55座坟丘,排成6排。据守灵老人王凤永说,最北面一排的10个坟丘里安葬的都是干部,这212人大多没有留下姓名,当时是根据遗体身上携带的钢笔和望远镜来判断哪些人是干部身份。原来,老人王凤永是从北京退休后,回东团堡义务守护老3团烈士陵园的。现在陵园里的松树和花草都是他一手摘种呵护的,看着老人清矍苍老的面孔,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他数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得知一分区是我们的旧部后,老人仿佛遇到了久违的亲人,热情地拉住我们,激动地说:“烈士们的名字无人知晓,烈士们的事迹流芳百世。”老人激动地跑回家,拿出当年迁坟时,从烈士身上发现的一个小烟锅,交给3团的人。“这是3团战士的遗物。”
最让我动情的是老人这么多年来守灵的热情和信念,这是何等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祭奠先烈的人都自愧弗如!
和212名抗战烈士的功绩相比,陵园的位置、规模、朝向等方面也许还不够理想。东团堡战斗,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指出:“东团堡之战,是以顽强对顽强,以惨烈对惨烈的典型战例。”得知东团堡士官教导大队全军覆没的消息,日军驻涞源警备司令小柴俊男不寒而栗,痛心疾首,因作所谓《大日本皇军驻东团堡守备队长恨歌》,由当时的伪县长刘承瑞找人刻成石碑,存于涞源县阁院寺内。或许是长年裸露在风雨中,我们看到碑文时,字迹已经十分模糊。尽管如此,它依然矗立着,成为侵略者必然失败和我军民英勇抗战的铁证。
虽然当时抗战还处于相持阶段,日寇败相已呈现诗中:“长城南来敌军袭”,“势如破竹恶犹虎”,“惨覆天地炮声震,三甲一战太惨苦”,“碧血溅染岭木山,英魂远飞靖国庭。……” 有这样的将士,我们何惧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而如此英勇的东团堡烈士更不应该默默无闻!
祭奠这212名先烈时,我们轻轻地念叨着:“东团堡战斗名垂史册, 抗日英雄永垂不朽。”泪水夺眶而出,我们已无法自抑,也无需自抑,一任泪水洒向烈士长眠的沃土,这,或许是最好的祭奠!在我们驱车离开陵园时,老人站在门前向我们举手行军礼,身子站得笔挺,脸上的表情也十分严肃。这举动让我们很感意外,对老人的敬意又增加了几分。
东团堡当年“鬼子自焚处”,如今就在东团堡村民吴军家院内的东耳房。
东团堡之战中,老3团合歼日军井出小队所率部队及其在东团堡集训的小队长以上的士官教导大队90余名,共170余名,最后剩22名日军跳入火坑自焚。据说当年这里没有房屋,有口井,日军在此自焚。自焚前唱《君之代》,跳军国主义舞蹈。有人不想自焚,被用刺刀挑死后扔进火坑,只有1名韩国籍金姓翻译逃跑未死。此役半年后,日军又前来收尸,并立下了碑。
村里老人曾经在坑里发现日军遗留的武器。现在,井被填埋,盖了房子,堆放杂物。
房东吴军向我们讲述了这里的情况,说当年这个院子全燃烧光了,现在的房子是1946年重新盖的。他拿出一把保存了60多年的已经锈迹斑斑的日本军刀,捐给了3团的人。他说,这把日本军刀,放在3团的团史馆里更有价值。
现在的陵园基本是东团堡老支书邹吉德牵头修建的。我们于是在下午专程拜望了邹支书。
邹支书已80多岁的高龄,我们的来访无疑给了他一个惊喜。嘘寒问暖之后,老人家就沉痛的回忆起修建陵园的始末来。说到动情之处,他常常情不自禁的潸然泪下,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东团堡人民的热情和淳朴,领略在东团堡战斗中我们一分区三团和当地村民结下的生死情谊!
邹支书上任第5年,山洪把当时庄稼地冲了好几个沟,其中一条就有白骨出现,那个坑就是当时掩埋八路军的地方。他立即请示县委书记葛毕德,对尸骨进行了开挖并修建了陵园。对当时开挖的场景,他记得十分清楚,全村人知道此事,可谓是一呼百应,他们从尸骨中钢笔分辨出是八路军,然后才把尸骨一个个运到现在的位置,建起了烈士陵园。在开挖过程中,很多老人流泪了,说:“谁家的孩子都是爹娘养的,下葬的时候不能没有棺木,迁葬不能再让烈士遗骨直接见土啊!”就这样,东团堡各家各户就捐木箱子乘敛遗骨,终于让这些烈士安静的躺在了青山之下!
迄今为止,在各方的努力下,已经有3名烈士的名字得到确认,他们分别是第12连班长王国庆、9连1排长于勇和团总支书籍杨志德。可是还有210多名烈士无名无姓,该如何告慰他们九泉之下的英灵呢?我们这些英烈早就瞑目了,可是作为今天的我们,一分区的传人,想到他们的生前和身后,总免不了有些意兴萧索!
狼牙北望,气壮山河
重走狼牙山,目击五勇士跳崖的现场,感受老英雄当年冲天一跃的豪情壮志是每一个一分区传人的梦想。多少年来,作为一分区的官兵,谁不为自己的部队出了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又有谁不想亲身走进狼牙山,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一下前辈们的辛苦遭逢和壮士义举?今天,我每一个通往狼牙山顶的脚步都比游人要沉重许多,因为在我的脚下,历史和现实正在被英雄的事迹巧妙的连接,我是一分区的传人啊,我带着今日一分区全体官兵的嘱托来祭奠你们的英名,这是非比寻常的日子,这是应该大写特写的日子!
狼牙山位于保定西北约50公里的易县境内,东西、东南各长15公里,面积为225平方公里。环山共有五坨36峰,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均为峭壁悬崖,山势险峻。东、南两面稍缓,各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主峰,“闫王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处非贴壁不可逾越。“棋盘陀”上有一小片开阔地,靠南面山崖旁有一棵古松,松下即是“棋盘”,相传为神仙之遗物。因其群峰状似狼牙,直刺云天,故名狼牙山,为易州十景之一“狼牙竞秀”。
1941年8月,我一分区某部六班战士胡德林、宋学义,胡福才在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的带领下,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把侵华日军牵制在狼牙山上,终因弹尽粮绝,相继跳崖,他们的英雄壮举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也为险峻奇崛的狼牙山添置了一份更美的风景。半个多世纪以来,千千万万爱好和平的人们登上狼牙山,参观五勇士陈列馆,瞻仰五勇士纪念塔,凭吊先烈英灵,这里成了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作为狼山山五壮士的后人,一分区的旧部,我们此行的意义也就更加不凡。
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坐落在上山的必经之路上,参观完陈列馆,感慨着日军的暴行和我抗日军民的风采,我们婉拒了当地政府安排的缆车之行,坚毅的朝着绝顶拾级而上。
历史在这里翻过了那沉重的一页,历史更会记载下那英勇悲壮的诗篇。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极端困难的相持阶段。9月23日~25日,侵华日军2500多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兵多路对狼牙山合围,准备与我一分区主力决战。为保存我军实力,保护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党政机关及周围村庄群众共两万多人的生命安全,杨成武司令员毅然采取了“围魏救赵”和“金蝉脱壳”的战略战术。一团七连顺利地完成了掩护转移的任务,但是为了大部队和党政机关及群众更加安全,拖住拖死敌人的艰巨任务,便落在了七连六班5名战士的肩上。班长马宝玉和其他4名战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临危不惧,以一敌百,据险抗敌,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周旋一天,终于把敌人死死钉在狼牙山上。最后,弹药尽绝,纵身跳下万丈悬崖,葛振林、宋学文被树枝挂住,身负重伤;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以身殉国。这就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狼牙山战斗。这一仗,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狼牙山之战至少给我们两方面启示:其一,中国人民要想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且懂得正义战争的战略战术,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军队,才能有如此壮举。其二,革命军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有识大体、顾大局,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存有生力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保证整个战斗的胜利。五勇士就是依靠这种精神,拖住了百倍于我的敌人,最后500多名“皇军武士”面对五勇士的壮举,整齐列队,向英雄跳崖的方向三鞠躬,以示折服。
聂荣臻司令员高度评价了五勇士的英勇行为,他说:“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要继承下去,发挥光大。”
“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这几个字在我们上山的路上字字千均。酷暑时节,海拔1105多米的狼牙山,九曲回肠,千回百转,一点也感受不到疲乏的我们知道,跳崖的壮举就发生在前面,是追寻先辈的热情和决心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沿途石壁上,不时领略充到满纪念意义的摩崖石刻,即聂帅的“狼牙壮士”、杨成武将军的“狼牙山”等等。看到这些刚劲有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的摩崖石刻,我们仿佛与狼牙山雄浑的气势融为一体,内心鼓荡着五壮士义无返顾的英雄气概,多少个瞬间,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眼前不断浮现狼牙山的英雄们与顽敌激战的壮烈场面,摧人奋进,怒发冲冠。
约一个时辰,我们登上了绝顶,醒目的狼牙山纪念碑赫然的矗立在我们眼前,四下远跳,果然一派千峰竟秀的美景。60多年过去了,当年峰峦叠嶂崖高千仞的阻敌天险,如今已成为了无数中国人感受民族大义、磨砺不屈斗志的平台。跳崖处就在纪念塔北侧,极目而去,远方的群山云雾缭绕,忽然想起辛弃疾的名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树山。”而我们今天北望狼牙,谁揽壮气惊天地,是五勇士,我们一分区的老兵,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察哈尔于 2005-07-03 16:09:57 发表在分类:大漠孤烟
(48839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关闭发言框
发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用户名: 密码:
若不填用户名,则显示留言者为[匿名]。若填写用户名与密码,则会进行认证并登录(该登录状态不能保留,当浏览器关闭后登录结束,如需保留登陆状态,点此登陆)。如果只写用户名不写密码,则显示为“[未验证] 您输入的用户名。”,匿名或者未验证的留言将不可编辑、删除
验证码:图片由小写字母和数字组成,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请在左侧框中输入右侧图中的字母或者数字,如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标 题:  
评 论:

    [:超赞!:] [:好!:] [:窃笑:] [:笑而不语:] [:汗!:] [:囧!:]
表 情: [:大哭!:] [:鞠躬:] [:耶!!:] [:仰慕:] [:骚!:] [:醒一醒:]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