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金长城迫在眉睫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经过一个多月的采访,记者痛心地发现,金长城在饱受雨水、风沙等自然现象侵袭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地遭受着人为的损害,附近村民对金长城保护意识的淡薄促使金长城逐渐萎缩,个别地区几乎面目全非……
记者在踏访金长城的过程中,痛心地看到这样一幕幕情景:有的村子把金长城当成了通村“公路”;有的村子在金长城上建起了厕所;村民们在古城内种植庄稼已经习以为常;更有甚者把呼吁大家保护金长城的石碑给推倒了……
□金长城正在饱受煎熬
在甘南县音河水库北的一处金长城上,一位憨厚的村妇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小时候经常在这‘老边’上玩,那时候城墙有5米多高,城墙周围也没有被破坏,后因水土流失和一些人建房取土和石头,就造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现在的城墙高度明显矮了许多。”
甘南县文物管理所的戴宏伟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我们进行过细致的调查,仅甘南县境内的金长城上就有22处‘水打沟’,现在裂开的口子可能会更大,金长城已经伤痕累累。”他还告诉我们保护金长城这一国家重点文物有明文规定:两侧30米内为重点保护区,边堡、古城墙基两侧5米为特别保护区。虽然我们立过界标和界碑,但仍有些村民视而不见,在其规定范围内种庄稼、放牧,直接或间接地破坏城墙,导致金长城变形萎缩。
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东乌尔科乡村民孙连发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他们村子里一村民的牛在古城上不慎掉下来,竟然摔死了。这一事情足可以证明古城在当年的险峻,以及村民对保护古城意识的缺失。
甘南县兴隆乡原文管所文管员张金辉向记者讲述了在保护金长城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兴隆乡双龙村的部分村民听信了‘大仙’的话,说金长城脚下的风水好,就把坟墓埋在这里,到了2002年,足足有108处。迁坟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我只好根据国家法规一家家地进行劝说,同时也警告大家如果不迁坟就要强制执行。好不容易才把坟迁走,但是金长城脚下还是不同程度地被破坏了。”
音河镇阿伦河古城的东城墙已经被洪水彻底地冲垮了,无法恢复原貌,现在城内已经变成了果园。在龙江县沙家街古城,村民的人为破坏也较严重,取土建房、毁坏保护标志,城墙上许多地方出现了滑坡和大小不一的沟壑。
在齐齐哈尔境内的金长城,蜿蜒于甘南、龙江、碾子山等地,三县区文管部门的同志都千方百计地用心呵护长城,可是资金匮乏削弱了管理力度。有的乡镇在机构改革的时候竟然把文物管理站给取消了,造成了乡一级政府根本就没有人来保护金长城,县区文管部门只好委托在长城附近村屯的干部进行托管。
□专家重视保护金长城
金长城(金东北路界壕边堡遗址)在1986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省、市、县文物部门联合出台了《金东北路界壕边堡遗址保护维修规划》。公布了所需要保护的特别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埋设了永久性保护标志、说明、界标。完成了记录档案和藏品档案建设,栽植防护林带,对界壕进行抢救性保护维修。针对人为破坏严重的问题,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定期巡视界壕,对乱埋乱葬的采取了强制清坟手段。
今年10月25日,按照国家文物局、国家测绘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省文化厅在碾子山区举行黑龙江省金长城调查启动仪式,可以看出专家们对金长城管理的重视。按照《黑龙江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今年金长城调查要完成碾子山区段和龙江县部分段落30公里的调查任务,标志着黑龙江省长城资源田野调查工作的全面展开,对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做好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是贯彻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需要,是加强黑龙江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是推进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的需要,是保护我国文化遗产、亚洲文化遗产、国际文化遗产的需要。
后记:难忘6000里路
虽然在齐齐哈尔市境内的金长城不到500里,但是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追寻她的足迹,同时还往返于市区与长城之间,粗略计算一下,也有6000里的行程,验证了在800多年以前,我们这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及其繁荣与兴衰。
30多个日日夜夜,在顺利完成报道的同时,我们还肩负着揭开历史谜团,弘扬嫩江风采的重任。每次采访都面临着未知的新闻,未知的人物,未知的风土人情,在未知中我们探索前行,晨迎朝霞,晚踏月色,对于我们来说这次踏访是一次探索之旅、学习之旅、发现之旅,成为我们在采访生涯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探 索之 旅
在很多地方,即便是生活在金长城边上的人们也并不了解它的历史。在甘南县采访的时候,一位大学同学听我们说他们这里有长城的事情后十分诧异:“我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怎么没有听说过?”这也注定了我们的旅程是一次探索之旅。金长城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那个时代、那些人物似乎离我们遥不可及,但是如今的遗址,则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无法感知当年的炮火硝烟、金戈铁马,踏访只能是一种追忆,尽可能地揭开部分历史的谜团……
报道见报后,中国经济网、辽金史研究网等媒体相继转载,对我们的报道给予了极大地认可,这也给了我们继续进行报道的信心。在探索中,使我们与群众拉近了距离。
<<学 习之 旅
在策划此次踏访之前心里空荡荡的,因为金长城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面孔,总担心报道失败,所以,出发前两天,收集、查阅资料成了我们的主要工作,还特意到老编辑刘智信那里借来了《齐齐哈尔历史述略》、《龙江三纪》、《齐齐哈尔移民史》等书籍,尽量地了解祖先的生活,了解辽金史,从而了解金长城。
随着踏访的一步步进行,我们深入了解了契丹文化、达斡尔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以及作为军事防御体系的金长城和在它附近的古城。知道了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成吉思汗镇里的汉族人口占有了绝大多数;知道了在烽燧上放不同形式的“狼烟”是告诉己方如何进行迎战;知道了我们这里还有个将军叫婆卢火;知道了金长城亟待保护……
<<发 现之 旅
虽然我们踏访历时时间不短,但感觉旅程似乎太匆忙了,以至还没有来得及品味,许多东西就与我们擦肩而过了,很多精彩的内容没有呈献给读者,是我们此次踏访活动留下的遗憾。800多年,这条“巨龙”静静地躺在我国北部,寂寞地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探索……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活动也是一次发现之旅,发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韬略。
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只采访了金长城近万华里的500里,而且采访内容也是蜻蜓点水,识之皮毛,但是为了此次踏访,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去研究金长城,研究历史,让金长城也像万里长城一样成为中国骄傲!
鹤城信息港
转帖于
2007-10-30 07:51:03 发表在分类:
长城新闻 中
(48136次点击) |
编辑 |
删除 |
关闭匿名评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