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7-10-24 Wed

对一条历史资料的质疑——明代明沙滩、金字河考之二 胡明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对一条历史资料的质疑——明代明沙滩、金字河考之二
诗书老兄提供了一条有关明沙滩的历史资料:
“《宣府镇志卷二十六•征战考》
嘉靖二十九年北虏入寇总兵赵国忠率师入卫京城
夏初被掳人还传报虏情言虏聚众三十万驻独石边外明沙滩谋寇关南诸处八月果由古北口入凡蓟通顺密及都城迤北皆胡骑所经居人大被杀掠……”
此资料虽然没有年份,似所言“庚戍之变”那年的事,细读此条资料疑点甚多:
一、“虏聚众三十万驻独石边外明沙滩”此条信息的来源是“被掳人还传报”,
被掳人传报的信息可靠性有多大?“虏聚众三十万”一个“众”字使你难辨是非。俺答有九子,每子各有骑一万左右,其弟老把都亦数万骑,加上俺答本部兵也就是十几万骑。当年成吉思汗野狐岭之战出征时率骑十万,前线参战人员也就是七、八万。也先“土木之战”所用兵力仅二万多。俺答发动的“庚戍之变”用兵也就是十万。三十万显然是虚张声势,扩大事实。但一个“众”字却混淆视听,使你真假难辨,在这里不能不佩服修志者的文字功底。修史者仅听掳者说,而自己并不了解明沙滩情况,因此,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明沙滩”顾名思义就是一片有明沙的滩,此滩地形是在(即丰元店川)两山中间葫芦河河岸上,此处虽然是交通要隘,但若屯兵既使是三千兵马也难容几月之久。今天我们到沽源县金莲山庄去旅游,此处是必经之路。再者,明沙滩距古北口隔千山万仞,无路可通。史书多处记载:“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壬戌(有的记六月),俺答部落大举入寇,至独石边外驻金字河。”先锋部队或探马逼近过明沙滩,而不是大军驻明沙滩。
二、“夏初(五月)”传报驻明沙滩,“八月果由古北口入”,三十万众就驻在与独石边不足十公里、只有冰山梁一山之隔的明沙滩,俺答竟然与明边将士和平共处达三月之久?这么重大的敌情难道宣府也不上报朝廷吗?
见怪不怪,这段史料不仅揭示了明中期,尤其是正德以来,明朝边政的败坏,
同时也掩藏了一段宣府官员不可告人的丑事。
对于明朝边政的败坏,方逢时曾有一段叹词:“正德以来,边备废弛。嘉靖之末,柄臣贪冒,将士离心,文武解体,北人跳梁,边境骚然,生灵暴骨。加以诸逆内叛外勾,攻城破邑,覆军杀将,无岁无之。”[1]宣大沿边与瓦剌、鞑靼仅一墙之隔,来往频繁,甚至彼此达成互不侵扰的默契。早在杨洪于宣府执政时期“(杨)洪独以敢战至上将,诸部亦惮之,称为‘杨王’。瓦剌可汗脱脱不花、太师也先皆尝致书于洪,并遗之马。洪闻于朝,敕令受之而报以礼。嗣后数有赠遗,帝方依任洪而不责也。”[2]嘉靖十九年(1541年)八月,吉囊、俺答分道入上谷,略蔚州,“云中军顾与虏约,若无我掠,我无若虞。虏啮指折箭誓而去。遂越云中度雁门,入宁武岚静交城,杀掠亡算”。[3] 因此,宣府驻边将士与对方彼此来往已久,独石边外蒙军驻扎等情况己经习以为常,不以军情而论之。
《宣府镇志》记载的这段史料的真实情况是:“八月,俺答引兵入寇独石边外,壁金字河,“鸾遣其党时义,贿俺答以金,曰:请释憾于敝镇,而东偿之。虏乃东之”。[4]俺答大兵压境,总督仇鸾为保自已的地盘,竟贿赂俺答,将祸患转嫁给蓟镇,于是俺答转入古北口,直捣京师,制造了震惊朝野的“庚戍之变”。
更有让常人不可理喻的事,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蒙古骑兵入雁门塞,“总督宣大杨顺恐失律当坐,乃令总兵杀避虏民妇,上首功以自解,得不罢去。”[5]一名守疆大吏、朝廷要员,不是为保本土移祸他人;就是不与敌战,屠杀子民,并以其首向朝廷请赏。这些要员只要自已的乌纱、地盘、俸禄,不顾人民的死活,国家的安危,明朝何能不亡?!
《宣府镇志》的修撰者孙世芳是明朝万全都司人,万全都司的治所在今天的宣化。嘉靖二十六年中了二甲进士,被授予兼翰林院编修,参与国家正史和先朝皇帝实录的撰修。嘉靖三十九年(1563年),宣府巡按御史乐尚约邀请他共同为宣府镇编写一部地方志,孙世芳答应了地方官的邀请,利用在家乡养病的一年多时间,编写成了《宣府镇志》。以上那段史实与成书年代不足十年,作为一名史官对震惊朝野的“庚戍之变”不会不清楚。正应为他对当时边政情况了解,又受父母官之托,既想把宣镇与“庚戍之变”有关的事记载下来;又不能把家乡父母官们的丑史述于志上,于是便拼凑出那样一段文字。《宣府镇志》无疑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史书,但是,当代人、受邀为当时的父母官、修当朝的志,何能克观的展示历史的真面貌?
俺答驻扎于沽源与内蒙古正兰旗交界的闪电河流域是可信的。俺答统治的地区在大同边外丰州滩地区。丰州滩北靠连绵起伏的大青山(属阴山山脉),南临大小黑河(向西南注入黄河),以今呼和浩特为中心,包括东部白塔周围的地域。而“长子黄台吉在宣府边外旧兴和所北、小白海、马肺山一带驻牧,离边三百里”正是今日沽源闪电河及以下流域。沿着辽、金、元古道,从丰洲滩经白水泺(黄旗海)、鸳鸯泺(安固里淖)东西走向直达小白海(沽源察汗淖)。
与沽源交界的今日的内蒙古正兰旗黑城子农场及老黑城子都在闪电河畔,我记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去那里时,黑城子是内蒙古的一个牧场。这里是元朝驿道上的李陵台驿站所在地,与小白海的明安驿相接。这里水草丰盛,竟管东西可见丘陵,驻扎几万部队还是没有问题的。
从小白海地区沿闪电河溯源而上,向东南进入丰宁境内,而后进入潮河川,沿川直下古北口。这条路线正是“庚戍之变”时俺答的进兵路线。

一条史料又引出一番悖论,请诗书兄不要见笑,多多指教。

注释:
1、(明)方逢时:《大隐楼集》卷十六《云中处降录》。
2、《明史》卷一七三《杨洪传》
3、(明)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七《俺答列传上》。
4、(明)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七《俺答列传上》。
5、(明)阙名修:《山西通志》残八卷,卷25《武备下》昭和四十二年东洋文库用内阁文库藏明崇祯二年序刊本景照。


胡 明

2007、9、9


诗书于 2007-10-24 23:20:26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7748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