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 ::   您正在浏览:长城专题世纪百年

寻找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影象资料中的长城

长城墓志铭——古北口三关口老照片重现
野人老J 于2006-04-02 15:34:16发表于长城小站


当我们展示这张不晚于1902年拍摄的老照片(voodoo3)时,祖居东水门村的老乡立即肯定地说:“这是三关口瓮城的南门外,那座五眼楼我们小的时候都见过。”

老乡接着告诉我们,老照片中的三关口瓮城和东侧这段长城,包括这座壮观的五眼楼,毁于上世纪70年代初,大约是1972年至1975年之间,当时位于南天门东侧的二里沟部队修建营房,便派人与当地的老乡一起拆毁了这段城墙,一些老乡至今还记得当年部队雇佣他们背运城砖的经历。据说,因拆毁这段已400多年的明代城墙用于建造营房,因是“废物利用”、“古为今用”,还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悲惨的是,在这次拆墙建营房过程中,被诉的不仅仅是老照片的这一小段和这座五眼楼,据我们考察下来,包括三关口瓮城西墙及两座城门、东段山坡上的南北两段瓮城墙、明长城主线向东直至与一条南北古长城的交界处、瓮城东北山坡上的东分岔长城,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当然,这些被毁坏的城砖,不完全都用在了建造营房上,但至少是这次修建营房带动了后来的大规模拆墙的“无知”行为。如今的东水门村,虽然大多农宅已翻建,但仍可随处见到用城砖修建的墙体。

三关口,也称北口,即明代古北口所建边墙的关口,金贞佑二年(1214年)曾在此设过铁门关,明朝古北口关下“边城五十五里,嘉靖三十年建,隆庆元年修。附墙台一座,空心敌台八十四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四镇三关志》)。

老乡之所以称之为此为三关口,是因为此处依东山脚建有一座“长方形与三角形”组成的小瓮城。瓮城三角形一半位于山坡之上,长方形一半位于山脚下。瓮城的西墙则位于潮河东岸(今101国道边)。瓮城的北墙为三角形的斜边,自着瓮城东北角向东南与主线交汇于一座敌楼下。瓮城的南墙向东延伸,便是上述的“建于嘉靖三十年,隆庆元年修”的边墙主线。为了加强防御,在瓮城的西北角向北偏东方向的山岭之上修建了一道东分岔城墙,这道城墙所起的军事作用,与上次老照片中所述的西分岔城墙相同,都是为了延伸防御的纵深。

当年为了便于防御,在这座小瓮城周边的南墙、北墙和东分岔城墙上各建有一道城门,行人需从东分岔城门入,然后从北门进入瓮城,再入南门才可进入古北口关内。

在这张老照片中,那道方形的城门,便是当时瓮城的南门。如果仔细观察,可在南门后隐约可见一道城墙,这道城墙便是北墙。

老照片背景山坡上的敌台,即在新照片中所注的“被毁敌台”,便是东分岔城墙位于坡顶缓处的那座敌台,这座敌台经老乡核实,也是拆毁于上世纪那个疯狂的年代。老

老照片中南门东侧的高大障墙和五眼楼,在城砖被拆毁后,障墙全部消失,露出了下面的石崖,五眼楼也已塌成了一道黄土丘。

老照片前景中,两株古树下还有一间老屋,让我突然想了老乡说的,当年在五眼楼下还有唱戏,仔细观察这间老屋,确像一座戏台。查阅白天所著的《古北口传说故事》(P234),瓮城南门外,“建有明朝商人蔺尉出钱建的关帝庙,也叫小老爷庙。”多数关帝庙前建有戏台,因此这间老屋是戏台的可能性很大。那么这座戏台又毁于何时呢?

书中继续写道,1933年3月,古北口长城抗战期间,小老爷庙内设为师指挥部,3月12日,小老爷庙被敌机轰炸起火,“烧了三天三夜”。估计这里白天所说的小老爷庙,便是这座被烧毁了的戏台。这也是这两株参天古树消失的原因。

由于自明清起,村中便在关帝庙前唱戏,这一风俗即便老爷庙被毁也没有停止,这便是老乡所说的在五眼楼下唱戏的由来。

又在古北口找到了一处拍摄于1902年以前的老照片原型,又一次感受到了百年沧桑带来的巨变,还是人为的因素导致了有着四百多年的古长城遭受灭顶,还是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那个动乱的年代,导致了悲剧的不变发生。

便愿,这些悲剧不要重演……




编辑:火箭人
[ 返回 ]
热爱长城,热爱生活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05
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