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平定县辖长城
盂县、平定县,皆位于太行山西麓,其境东以太行山分水岭为界,分别与河北省平山、井陉二县为邻。
盂县因县城附近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其状如盂而得名。盂县元朝称盂州,属冀宁路。据《明史·地理志》载,“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为县。……东北有伏马关,一名白马关。又东有榆枣关。”属太原府辖。1
平定县,地处冀晋咽喉,三晋要冲,太行山上著名关隘:娘子关、故关皆在其县辖境内。据《明史·地理志》载,平定县,明时为平定州。州“东南有新固关守御千户所。又东有故关,即井陉关也,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置故关巡检司于此”。2
由山西省灵丘县牛帮口起顺太行山南下的长城,经河北阜平县长城岭等地,由阜平县与五台县交界的海拔二千二百八十一米的南坨山循太行山河北、山西两省界分水岭向南,经东峪口乡而入盂县活川口境。由活川口乡向南经石塘、东木口乡,然后由东庄头乡出盂县界而进入平定县黄统岭境。由此继续向南至娘子关。过娘子关,经槐树铺乡、马山乡,由床泉乡向南出平定县而入昔阳县境。
盂县与河北平山县交界地带山高谷深,峰锐坡陡,所以一般地方皆以险制塞,未筑城墙,仅在较缓或隘口处建筑了防御设施。
榆林坪乡马圈村东二华里,有一隘口,当地称城墙崖。此处断崖千尺,仅有一谷可通南北,因此地是南至松借子站的城墙之北端,故称城墙崖。
由城墙崖,经松借子站至六岭关,断续有石砌城墙。松借子站南,六岭关北,有几段墙体尚存高约三米。
六岭关,在榆林坪乡查沟村东二华里处,因旧时行人至此关,需翻越六个山岭,故名。
《四镇三关志》载:此关“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建。” 3
由六岭关至十八盘顶,山峦陡峻,基本未筑城墙。据《大清一统志》载,十八盘口“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筑城置戍”。4十八盘口防御建筑遗址多毁,现有由盂县东木口乡至平山下口乡的公路径此口通过。
由十八盘顶至东庄头乡榆林会脑村多以山险为障,未筑城墙。
榆林会脑村东北有百余米石墙保存较好,高约三米左右,宽约二点五米,在此段长城上立有河北省平山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所设的长城保护标志牌。
由榆林会脑沿县界向东,然后由三县脑传南至盂县、平定、井陉三县交界处,长城转东入平定县界。这段长城,今断续存有石砌残墙。
长城进入平定县黄统岭乡北沟村地界,经大前村、杨树庄村砸脚山至白石头村段继续筑有石砌长城,今多已圮坍成堆状。杨树庄村南的数百米石砌城墙,砌筑较为坚固,虽有坍毁,但今墙体尚存。
在娘子关乡,离开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由捕东掌村向西南方向经三岔村,过炮楼岭至山董寨村,有一条约十二华里的石砌城墙,今已坍毁。此段城墙可能为保障娘子关西部安全所筑。
娘子关,位于平定县城东北四十公里处。是万里长城在太行山上的最重要关隘。娘子关东为广阔富绕的冀中平原,历为京畿重镇。
据《畿辅通志》载:娘子关“讹传唐平阳公主驻兵于此因名。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建城”。5今娘子关一带流传着许多和平阳公主的活动有关的传说。
娘子关城,座于一峭崖之上,崖陡如刀削,傍崖下有桃河常年奔流,十分险要。据《明英宗实录》载: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龙泉关都指挥佥事吴瓛”奏请修娘子关等隘口,以备不虞,从之”。6关城开有东、南两个城门,两座城门外均无瓮城。南城门石券拱形门洞今仍为进出此城的通道。门额上嵌有一方石匾,阴刻横书“京畿藩屏”四个大字,此匾首尾题署,因匾石风化,字不可辨。
南门城台上有宿将楼一座,此楼为木结构。宿将楼南的四根花岗岩石柱上,镌刻四行楹联:“雄关万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此楹联道出了娘子关之奇特,城堡之险峻。
南门东侧有关帝庙,庙内现住人家,庙院有木结构钟亭一座。关帝庙西院墙里侧,嵌有一方长六十五厘米,宽四十五厘米的石碑,为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立,记述了当年(平)定州营中军、千总官工员统领军匠二百名,修筑娘子关城墙的各部分长度和参加修筑工程的各将领姓名及管工百总、泥水匠头、石匠头的姓氏。
娘子关城东门为砖券拱形门洞,城台高大,门额上亦嵌一匾,阴刻横书“娘子关”三个大字,大字上横书“直隶”两个小字。匾头题“钦依固关等处地方都司署指挥囗囗何启龙立”,匾尾署“娘子关守口官加衔守备傅左书。”娘子关城为长方形,城南侧城墙随地势而上,砖砌垛口为锯齿形,这段城墙及垛口是整座关城最好的一段。城东侧砖砌墙体平缓而下,垛口间距较大,约五米左右。东门南侧墙已毁掉,东关门北侧及关城北侧墙里外砖石皆无,只存夯土,西侧城墙已基本毁掉。
娘子关内外,从古代至现代皆为兵家所必争,战事频繁。娘子关南一处峭壁之上,摩崖刻有“山明水秀”四个大宇,相传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率兵至此所留。
一九三七年十月,娘子关失守,成为日本侵略军设在正太路上的重要据点。敌司令部设在关西的大庙里。一九四○年八月,在聂荣臻司令员的指挥下,我八路军浴血奋战,一举攻克了易守难攻的“天险”娘子关,全歼守敌。此战的胜利揭开了震动全国的“万团大战”的序幕!
娘子关东北有娘子关瀑布,水流沿百尺石壁直泻而下,十分壮观。郭沫若诗“银子关前悬瀑布,飞腾入谷化潜龙。”
过娘子关后,向南约十二华里,有故关(旧关)遗址。据《畿辅通志》载:“唐长庆初,裴度出故关讨王庭凑。元末为故关山寨。明初大军取真定,徐达率师度故关,遣别将取乱柳寨而还。”7据《大清一统志》载:“明正统二年修筑关城,分兵防戍。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设管官通判,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营新城,增设兵备副使,二十三年设参将。”8
固关(新关)在故关(旧关)南约五华里,新关关城砖券拱门尚好,门额上嵌有一块石匾刻“固关”两个大字。
固关城墙上,有一块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重修固关城的记事碑。固关北关门及水门为1981年固关村集体所拆。据老乡介绍,固关水门建得十分独特,砖券拱形水门洞两面墙上,均砌有做工精细的护水兽石雕。以固关为中心,向西和向南各延伸出有一段城墙。向西段由固关关门至最西端的敌楼,长约六华里,为石砌,今多以被毁。向南段,约十华里,这段长城亦全为石砌。经固关,在关城南坡上,有一座敌楼,为大回廊结构,楼顶垛口完好如初。这是顺太行山南下长城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砖砌空心敌楼。
由固关南坡敌楼,城墙向西迂回一下,然后转南偏东至将军峪村,为石砌,虽遭到人为拆毁和自然浸蚀,但城墙总体尚存。较好的地方墙外侧高三米左右,顶宽二米;其内侧平矮,高不足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明史·地理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41,第959页。
3.《四镇三关志·真保镇形胜》,清抄本,卷2,第53页。
4.《大清一统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卷l8,第38页。
5.7.《畿辅通志·关隘二》,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影印本,卷23,第2936、2937页。
6.《明英家实录》,中华民国二十九年江苏国学图书馆传抄本,卷225,第2页。
8.《大清一统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卷18,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