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台独面对面,兼谈五壮士被删
大鹰 于2005-03-27 23:01:06发表于长城小站和台独面对面,兼谈五壮士被删
作者不详
本人是一个在美国科研单位作研究的中国学子。无意之间浏览网络的时候知道了上海的语文教材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我的心情可以说是十分悲痛和复杂的。我仅就这个悲剧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要讲一个我和“小台独”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
那是在去年的时候,实验室来了一个台湾女孩子想在我们这里找一份工作,如果工作有成绩她想读我的导师的研究生。我的导师是个精明强干的美国白人教授。鉴于目前加洲的教育经费十分紧张,研究生的学费都是从老板的研究经费里面支出。所以,老板收学生的原则,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任何一个学生,都要在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老板认为具备科研素养,才会同意招收。于是乎,这个小女孩就被分配给我做助手,暗地里面老板让我考察她的科研能力。和我干了一段时间,我发现那小孩能力一般。属于“托一把就上去,不管她就下来”的家伙,同时,我知道了她是一个坚定的“台独”。
闲暇的时候,我们也聊天。毕竟,海峡两岸,能在美国面对面交流,还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和她都本着心平气和的原则,各抒己见罢了。交流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台湾孩子很幼稚――她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可以“和平独立”。哎,无可救药了。我只能从头给她普及什么叫做“地缘***”。有一次,晚上做实验,我问她,你会为台独流尽最后一滴血吗?她说“没那么严重吧”。于是,我就告诉她,我会为祖国统一尽最大努力。她说你会用生命为代价吗?我说,实事求是的说,我并不认为打仗轮的上我,不过,如果我知道我现在在国内的同学在某一天被征召入伍成为了军医,那么,我会抛弃美国的一切回国效力。她问我为什么要看自己的同学,我对她说,如果我的同学――现在在北京大医院工作,能够独当一面的医生们都被征召入伍了,那么,就说明仗打惨了,换言之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也就不能呆在美国了。她很惊讶。我很平淡(内心骄傲)的对她说,“我们从小,就是被这样教育的”。于是,我给她讲了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她的眼睛,瞪的好大。后来,我本着平等的原则,对她说,这些人都是共军的英雄,我问你几个人,看看你是否知道。我说了张自忠,高志航,佟灵阁,赵登禹等等很多国民革命军的抗日英雄。令我遗憾的是这个小姑娘一个人也不知道。我很悲哀的看着她说,“如果说共军的英雄你不知道,那还情有可原,但是国军英雄,你为什么也不知道?为了民族独立和尊严,在关键时刻我们是需要抛头颅撒热血的,我不管你的***理念,但是,如果你或者你们这个台独群体想真的独立,那么,拿出勇气和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理念吧”。
那孩子的反映令我吃惊,她说,这些人你知道,其他中国大陆人未必知道吧?我说,那么,明天白天你可以询问这个实验室所有来自大陆的中国人,如果说有一个人不知道这些英雄,我免费请你一个星期的中午饭。小女孩满认真的,第二天真的去询问了,她询问了八个中国人,就接受了八次英雄主义教育。看着她的失望表情,我决定给她毁灭性的一击,对她说“不要认为战争和英雄仅仅是大陆男人的专利,这里还有不少大陆来的女生吗,为什么不问问她们?”,结果就是她又接受了四次同样的教育。最后的结果就是她没有被录用,我是不会在老板那里给她美言的――不是因为她的台独理念,而是因为她身上没有让我认可的“坚定”,我看不上那些不能牺牲自己捍卫理念的人。在她临走的时候,她很认真的对我说“我现在知道了,台湾独立仅仅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因为大陆有一批你们这样的人,科研做的漂亮,同时很勇敢”。
为什么说这个真实的故事,我就是想说――中国不能没有英雄主义。我为什么敢于让她随便询问实验室的中国人?因为我自信,我相信每个中国人,未必有“作英雄”的勇气,但是,我知道每个中国人心里面都有英雄,都有血性。可惜,我已经是个三十出头的人,我的实验室的中国同事,也大多是我这个年纪或者更大一点。十年以后,当读着“武侠小说”课本长大的孩子们来到我们实验室求学,我还能有这个自信吗?我还敢让一个台独分子去向这些不知道五壮士为何物的中国下一代询问中国的英雄吗?我恐怕不敢了。
这真的让我悲哀。
中国,怎么可以没有英雄?我们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怎么可以抛弃英雄主义?难道说,这个世界真的就没有战争,我们的民族真的就没有危机了吗?不是的,恰恰相反,中华民族在我所能预见的未来,还是我们的国歌所唱的“最危险的时候”。人在海外,才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危机”:四周列强林立,祖国还没有统一,我们有什么理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我们有什么理由幼稚的认为,人家不会打我们?难道真的象那个幼稚的小台独一样,把所谓“独立”的梦想寄托在对岸“不动武”吗??
地球就是这么大,资源就是这么多,空间也就是这么狭小。对于资源,生存空间的竞争也就是对自己民族生存权力的殊死搏斗。难道,我们能够抛弃英雄,阉割掉民族精神中最珍贵的“英雄主义”然后把我们的生存权力寄托在敌人的“仁慈”上面吗?
写到这里我有些血脉贲张,岁数大了,不想骂街了。还是心平气和的谈谈我对上海修改教科书的看法吧――主要是驳斥那个徐主编的一些观点,还有一些支持删节教科书的人的理由。
1. 所谓“没有共鸣”说。这个观点,及其可笑。师生没有共鸣?责任在老师不在学生。如果说,老师就对于“英雄”没有共鸣,你让孩子们如何取得共鸣呢?孩子都是无瑕的白纸,你要让他们变成什么色彩那就是什么色彩。如果说教师本身就是不务正业,没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那么,你能指望你的学生当中出现矢志报国的弟子吗?连堂堂教科书主编,都能够自我阉割掉民族气节,那么基层的老师还能有什么“血性”呢?如果现在这些读武侠小说课本的孩子们有朝一日成为了教师,那么他们教育出来的学生,能是个什么样子?我不敢想像了。
2. 什么叫做“语文”。中国文章,应该讲究“义理”“考据”“辞章”的――我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教育我的。三个关键因素,“义理”排在第一位。文字,永远仅仅是表现形式,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文字,也是人类思想和文明的载体,丧失了内容的载体,就没有存在意义了。抱歉,我是一个“文以载道”的支持者。我认为,文章,必须要有精神内涵。否则,就不成为文章。至于说一段文字,一篇文章的内涵是否被读者接受,那就看这个文章的表现形式是否能够深入人心了。换言之,文字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让读者接受你的“观点”。教科书,更是这样。美好的文字,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如果仅仅是表现形式的美,丧失了文章的“精气神”,那么,这样的文章,和太监们对于主子的阿谀奉承,就没有区别了。
3. 什么是英雄?徐主编用几个生活中的个体,来替代五壮士,这是我不能认可的。无论是刘翔,桑兰,还是杨立伟,都不可能具备五壮士的英雄气概。什么叫做“英雄”什么叫做“勇敢”?我个人的理解只有“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人,才算是英雄。五壮士正是这样的人。在他们上山的时候,作为熟悉地形的战士,他们就知道自己走上了“绝路”,他们面临的只有“被俘”或者“死亡”。他们有没有活路?他们有。但是,为了掩护上级机关,主力部队,还有根据地转移的老百姓,他们选择了牺牲自己。这是真正的英雄。这是历史证明的英雄。无论刘翔,桑兰,还是杨立伟,谁面临这样的“生死抉择”了吗?谁也没有。如果说有,那么敢于和美国佬撞飞机的王伟,倒是一个具有英雄主义的军人。我本人并不否认,刘翔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他在全世界面前,证实了我们这个“人种”同样具备不亚于其他人种的优秀的体育素质;杨立伟,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军人,我不怀疑他面对敌人的时候同样能够爆发大无畏的崇高品格,之不过航天飞机不是狼牙山的“死地”,默默无闻的工程技术人员是不会把优秀的战士送上绝路的;至于桑兰,怎么说呢?我只能说是意外事故的悲剧牺牲品。“身残志坚”值得称道,但是,不好意思,我见过和桑兰同样身体状况但是比她更“牛”的残疾女性――我生活中的人,所以,桑兰不能打动我。这些被徐主编提出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很优秀的地方,但是恕我直言,这些人不算是英雄。这些人不能替代五壮士。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壮士是不能被替代的,更不能被删除的。
4. 语文教学的美学含义和***含义。中国教育,一向是讲究“教书育人”的。育人,是目的;教书,是手段。从古代开始,中国人就讲究“教化”。所谓“教”就是教育;所谓“化”就是通过教育改变被教育的对象。教而不化,就丧失了教育的目的。怎么化?用什么来化?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难道说,用“和孩子们生活脱节”这样的托词就可以恣意阉割我们民族的最可宝贵的英雄主义精神吗?恰恰相反,不但不能阉割,而是要想办法把英雄精神传成下去。因为教育恰恰是要用优秀的东西来“化”人的。英雄主义就是最优秀的东西之一。就算是语文讲究“美”,那么,五壮士的英雄主义精神难道不“美”吗?红妆少女,玉笏牙板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美;难道关西大汉,铜钵铁板的“大江东去”就不是美吗?不要忘了,没有关西大汉舍死戍边,红妆少女恐怕只能是被侵略者蹂躏的牺牲品了。美,需要付出代价,有时候甚至是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和平很美吧?没有人用生命保卫和平,我们就只能是亡国奴。如果说有人认为敌人刺刀下的“和平”更美,那么,我就无话可说了。
5. 乱谈一些:飞夺泸定桥保留了,五壮士删除了,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如果说这两篇课文必须删除一篇,那么,我看应该删除前者。也许,因为人在国外接受了“毒害”吧,我个人感觉泸定桥打得再英勇,那也是“内战”。五壮士则不然,那是面对日本侵略者得“民族战争”,任何时候,只要中华民族还存在,“民族英雄”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甭跟我说“放在***课本更合适”――这是自欺欺人的谎言。大家都上过学,对于语文课和***课哪个学习热情高,是不言而喻的。语文课不学的内容,你指望***课能让学生记住?那只能是缘木求鱼。编教科书的老师们,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你们的任务,不是阉割英雄主义,而是想办法让学生接受英雄主义。如果说,你们认为“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行文不够“美”,那么,你们的任务是让文章变的“美起来”,从新写一篇都可以,为什么要删除呢?一篇孕育着无比美好内涵――英雄主义的文字,如果从形式上,也就是文章表达方式上变的“不符合时代”欣赏习惯了,那么,教师们应该考虑的是“改变形式”“发扬精神”。用这个时代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来继续发扬光大我们民族最可贵的英雄主义精神。
零七八碎的写这么多,到此打住。作为一个在异国他乡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我想我知道祖国多年来对我的教育给予我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特别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主义精神。我,恐怕做不了英雄,没有那个素质,但是,我可以保证我自己不做狗熊,更不做汉奸。我幸运的在童年接受了那些“老掉牙”的故事的教育,知道我们民族有那么多的英雄。今后的孩子们,还有我这样幸运吗?
编辑:一动不动
[ 返回 ]